科普警示栏
电瓶入户充电之所以屡禁不止,往往是某些人抱着侥幸心理,图一时便捷,或贪电费小利,导致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在反复重演。卧榻之侧,岂能容电瓶“酣睡”!
2023年8月18日晚,来沪打工的小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回到了自己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暂住地。虽然这处老式住宅小区有固定充电设施,但他“不嫌麻烦”地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拆下,带至租住的6楼房屋的客厅内充电。对于这样的危险行为,他的另外三位室友似乎也已经见怪不怪了。
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次日凌晨,当合租的四人被电瓶剧烈异响吵醒之时,火灾已然发生了。此时他们不仅没有正确采取灭火和迅速逃离火场的举动,反而由于慌乱,分头躲入了自己的房间内。
固守待援并非完全不可取,但居民火灾由于可燃物多、发展迅速等特点,此举实属下策。浓烟充斥房间后,小张呼吸困难只得翻窗躲避。不料窗台斜坡无立足之处,楼下的简易雨棚根本无法支撑起他的重量,在消防队员火速抵达现场之前,就从楼上坠落、不幸身亡……
火灾肇事者张某为躲避火灾,从窗外雨棚处跌落身亡。
其他房间的被困者依靠空调外机平台侥幸逃生。
居民火灾发展极其迅速,室内焚毁严重。
一念之差,悔之无及。
电瓶入户充电,危险猛于虎也!
电瓶车入户充电相关安全提示
请收好~
(来源:上海消防)